因为是第一次做生意,叔侄俩都很紧张,所以他们昨天一晚上都没能睡着。
今天天不亮的时候,叔侄俩就先后起床了,然后磨豆浆、摘菜、准备食材、清理厨房……还不到11点的时候,叔侄俩就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:热腾腾的豆花摆在锅里,蔬菜和肉食被分门别类的放在一个个容器里,桌子和凳子擦得锃光瓦亮,荤豆花的招牌也已经早早地竖起在大门口……
突然之间,叔侄俩发现好像没什么其他事可做了,就只能双双坐在店里,看着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的从大马路上经过。
“你说……咱们的生意会好吗?”
幺爸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,但看上去比曹印还紧张,他一直在不停地追寻着过往行人的脚步,看样子就差上去把人家拖住,然后请人家到饭店里来用餐了。
而曹印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。
他虽然知道荤豆花在后来很流行,而且有得赚——但问题是他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能不能接受这种饮食方式啊。
毕竟“流行”这东西很难说得清楚,有时候某种东西突然之间就流行起来了,然后等你察觉到的时候,它有突然之间消失了,时候不对、地点不对、人不对,都有可能对流行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比如喇叭裤,在70年代的时候就非常流行,可是到了八十年代,它又突然之间不受宠了,而在此之前,六十年代的时候,这东西还很有可能被当成资本主义的“毒草”——谁穿谁遭殃。
谁能说得清楚影响到喇叭裤流行的到底是什么呢?
时尚?政策?人们的审美观念?还是那个时代那一批人不安和躁动的心?
荤豆花大抵也是如此。
早几年,或许人们还不习惯这种饮食方式,又或许价格上无法让大家接受,再或许那个时候人们的口味和后来不同——种种微小的细节,都很能影响到曹印他们的生意,因此他自己也不敢打包票:这门生意,就一定能赚!
他只能安慰幺爸:“别着急,现在还没到饭点,等吃饭的时候,自然会有人上门来的,到时候我们就知道结果怎么样了。”
幺爸回头看了一眼热气腾腾的厨房,像是在给自己吃定心丸,喃喃自语到:
“实在不行,我们卖豆花饭也是可以的,我们的豆花比别家都好吃……”
豆花饭就是纯粹的豆花下饭,这也是山城地区的一项传统饮食。
豆花饭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在那个年代,人们都比较穷,当时在工地上搬砖也就五块钱一天,要想吃好,还得吃饱了有力气干活,根本就不可能。
所以两块钱一碗的豆花,加上免费添加的米饭,就成了那时候最受工人们欢迎的街边美食——一碗豆花,随随便便下两三碗米饭,吃饱喝足之后就有力气干活了,而且还能省下几块钱带回家里,这是一道穷人的美食,也是很多街边小店最喜欢经营的一个项目。
别看豆花饭本小利薄,但如果生意够好的话,一天也能赚个几十上百块,在那个年代,这样的店家已经称得上是富裕了,和搬砖的农民工相比,日子不要过得太舒服!
幺爸打得主意就是如果荤豆花做不下去的话,他就改做豆花饭,反正都是豆花,做什么不是生意呢?
曹印觉得幺爸也忒没有志气了,2块钱一碗的豆花饭能和定价18块的荤豆花相比吗?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