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从哲见张惟贤到场,就没有继续卖关子,立刻开口说道:“英国公,天津卫所现有多少人口?多少军屯田?”
张惟贤手里有天津卫所的黄册,但他还是看了坐在御榻上圣上,见他老人家不反对,才展开黄册说道:“天津卫原有水路两营,现存有一营,现有兵将两千五百零三人。”
“因为辽左战事紧张,兵部又调客军入津门,具体为河南兵两千三百零四人,山东毛兵一千八百三十三人,扬州兵三百一十六人,江南兵四百七十一人。”
“成祖年间的设立军屯分散于沧州、兴济、南皮、静海等地,军屯之田有一万四千六百亩,民有两万三千户。”
“但三卫已经名存实,卫中军民多以逃跑,或者断指逃脱兵籍。”
“还有靖海大将军府刚刚报上到军议府,要在津门开军港,为辽东运输军械粮饷,已经选取北塘为开港之地。”
方从哲听完张惟贤报出的数据之后,继续说道:“卫所之法,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。”
“臣请奏圣上,可卫所之兵将,分两法安置,世袭之百户,千户,指挥使等世官将领,继续在军中效力,替国家分忧。”
“卫所之兵,则重新划归于民,分其土地,让他们安心过生活。”
“如此,左御史的四条难处,便解决一条。”
“有了人,才能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毕竟开田,修缮水渠,也都需要大把的人力。”
方从哲的想法很好,卫所制度很好,只要不到王朝末年,能很好维持王朝秩序,毕竟几百万的常备军,吓都能吓死敌国。
但到了王朝末年,这一招就不好使了,毕竟不管是骡子是马,都真要拉出来溜溜了!
“左御史,你认为首辅之想可否?”
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,而御书房中,最有发言权的人,便是左光斗。
左光斗想到了天津三卫军户凄惨的生活,立刻同意了方从哲的建议,同时他也对方从哲印象改观了一些。
毕竟这老倌比那些只会谈风月的清流好很多,起码他知道军户的困境在哪。
“准。”
“军港也准了,三卫之世官,全都划归到靖海大将军。”
“王体乾,内帑尽快准备出银二十万两,支援津门,再调拨一万两给兵仗局,命其准备好工具。”
既然调查者都认为可行,朱由校就没有再迟疑,同意了方从哲的解决方案。
“方先生,继续,还有三难呐!”
“给各位准备温茶,给朕来开水就好。”
方从哲微微点头,继续开口说道:“中官田,勋贵、朝臣之田,都是占无主之地。”
“允许他们申领地契,但只能两成兑现,还必须是已经耕种一年的熟地,想必群臣都会满足,朝廷也可以根据田亩数量收契税。”
“臣还有提议,中官出宫之后,全凭平日积蓄,饿死,病死者,不计其数。”
“圣上应划过田亩,为中官们养老之田。”
宫中内侍,宫人少说有七八万人,御前当值的只有几百人,剩下的都是领月俸,干杂活的,活脱脱的大内打工人。
国事艰难,大内,朝廷,都快半年没有发俸禄了。
朱由校临登基之前,为了收买人心,从内帑掏出自己的私房钱,解决了百官,宫人薪水之危。
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,没有新的财源,大明朝还是寅吃卯粮。
开源永远比节流有用!
“从朕的子粒田划出一万亩田地,当作中官田,在景山设中官镇,年老宫人,内侍,都送去中官镇养老。”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