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最后道出了这个极为残酷的事实。
然后他沉默了下来。
诸糅真人也沉默了下来。
他在细细回味郑经所说的这一整套道理。
是的,纵观历史,每次变天,无非就是“内忧外患,天灾人祸”这八个字,但从没有人能把这八个字解释得如此清清楚楚。
孔圣人没有。
李圣人也没有。
就连儒家的孟圣人,也只含糊其辞地提出了:“得天下有道,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。得其民有道,得其心,斯得民矣。得其心有道,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勿施尔也。”
也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他也由此确定,之前郑浪之所说的万一大夏国亡国的说辞,并非无心之言,而是察觉到了蛛丝马迹。
比如说太正二年的那场洪水,让他意识到了世家之祸。
再加上西胡近年来的蠢蠢欲动,以及北华近些年来的变故,若是有识之士,就算没有天机鼎,确实也能推断出几分不妙来。
厉害啊!
一番脑补之后,他立即就赞叹道:“郑公子高见,老道自愧不如。”
一大悬念圆满解决。
但对诸糅真人来说,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没有达到,那就是拉郑浪之进道家。
不过在拉之前,他还打算稍稍铺垫铺垫。
他立即又说道:“此外,老道还有几个小问题想问问郑公子。”
“真人请。”
爽了一把的郑经倒没有因为老道的夸奖而得意忘形。
诸糅真人立即又问道:“正因为看透了世家之祸,郑公子才离开郑氏的吗?”
“算是吧。”
郑经如实回道。
这确实是他选择离开荥阳郑氏的原因。
“公子高义。”
诸糅真人立即又赞了一句,接着问道:“也正因为看破了儒家之祸,你才以三绝公子之名来藏匿大才,以免与其他儒家之人过于亲近吗?”
郑经:“这个……应该没有吧?”
他楞了一下。
而诸糅真人则追问道:“那为何又要隐匿你之大才?”
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,前监不远,覆车继轨……像我这种七情六欲过强之人,根本就当不了仁人志士,所以还是低调点为妙。”
郑经以一段典故来回答了老道的这一问题。
这一典故,来自于三国李康的《运命论》,但原文后面还有一句:“然而志士仁人,犹蹈之而弗悔,操之而弗失,何哉?将以遂志而成名也。”
意思是仁人志士就得勇于面对,并坚持操守,不惧诋毁,来成就自己的好名声。
郑经当然不肯承认自己是仁人志士。
这可就让诸糅真人为难了。
这家伙,不是说自己想三妻四妾,就强调自己七情六欲过盛,到底想干嘛?
难不成就是为了防我拉他进道家?
不会这么狡猾吧?
这可是让他犯难了,要知道,道家修行,是极为讲究清心寡欲的,七情六欲过盛之人确实不适合。
那……这可如何是好呢?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