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坚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,不仅励行法治、严惩贪官污吏,他还奖励良吏,先后表扬了岐州刺史梁彦光、相州刺史樊叔略、新丰县令房恭懿等等良吏。临颍县令刘旷因考绩名列天下第一,被升为莒州刺史;汴州刺史令狐熙于吏部考绩第一,赐帛三百匹……以上这些人尽皆布告天下进行表扬。同时令天下官员学习,这些人名扬天下之后,都得到了合理的升迁。
但是时至今日,享受这等待遇的人不足三十人,所以官员对于这种待遇是十分期盼。杨素知道王公大臣不差钱,差的是名扬天下的好名声,而商人也不差钱、差的是与平民对等的地位,所以他投其所好的提出了这个由王公大臣、民间富户参与赈灾的方案。
这两个方案着实令杨坚龙颜大悦,他欣然道:“杨仆射这两个方案深合朕意,朕全部采纳了。杨仆射请说第三个方案。”
杨素见杨坚同意他的方案,不由得精神一振,连忙说道:“臣的第三个方案便是要防止关中灾民暴乱,如今的关陇大地已经无田可均,若是让他们长期逗留于此,便是没有闹出事来,也会慢慢的沦为黑户,惨遭富户藏匿,而新入手的伊州、庭州正好需要大量汉户补充。所以与其让他们坐在大兴等赈济,不用边走边赈济,这样一来便使大兴灾民减少,暴乱的危险也消除于无形,更重要是可使关中局势迅稳定下来,不至于影响关中粮价。”
杨素第三方案一出,不仅杨坚认可,杨广、杨集和诸多重臣也一致赞同,苏威说道:“圣人,杨仆射这个方案可谓是一举多得,臣深为赞同。”
杨广也欣然道:“杨仆射此三大方案,可谓是赈济良策,足以载入史册。但需多派人手去沿途帮忙,多送药物,防止灾民毙命于中途。同时可命沿途官府、府兵、州兵负责遣送和监督,以免为祸地方。而且在放粮之前,司隶台的巡查官必须到场,以监督地方赈灾,免得地方官员以次充好、中饱私囊。”
“卫王,这些人将是你治下百姓,你怎么看?”对于杨坚来说,他担心的是地方大乱,既然有办法把灾民遣送走,也省得让他心烦。
“我没意见。不过我有几点补充。”杨集确实没有意见,此刻的杨集,对于杨素只有由衷的佩服,这三个方案每一个都是独立的存在,但是并在一起的话,却是连成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,而且立即迁徙的话,还能避免朝廷事后还要额外耗费一笔迁徙巨资。但是最厉害的是采取了一环扣一环的监督手段,令地方官府、执行官员、地方军时刻都在朝廷都督之下赈济,甚至是看似是弱势群体的灾民一方,在发现不对之后,也能让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德高望重之人,直接向御史举报。
“你说!”
“其一、正如杨仆射之前说所,灾民因为这起冲突,对于官府抱有敌意,当务之急是稳住灾民,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中途造反之事。若是急匆匆把他们送去凉州,恐怕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我希望等朝廷把他们地域划分好、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,再将他们送走。其二、凉州文官少,我建议在官员和军队给灾民划分居然区域之时,令国子监学生和预备官员去登记灾民户籍,到了凉州之后,可以直接分配,免得多一道工序;第三、在灾民迁徙过程中,可国子监学生和预备官员沿途照顾灾民,算是给他们一个锻炼机会,而表现出色者,定然比表现平平的人有能力,以后朝廷需要用人时,可优先录用这些人才,而不是眼高手低的庸才。”说到这里,杨集又说道:“第四点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那么就朝廷要给灾民一个公道。”
“前三点没问题,也很合理,朕批准了。但是第四点怎么说?”杨坚疑惑的问道。
杨集行了一礼,沉声道:“在骚乱中被踩死的人,找不到元凶,可以不计较。但是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恶意杀人,这些人已经触犯了国法,所以必须以命抵命,最后是押到灾民之前斩首示众,也能平息灾民一些怨气。”
杨坚问道:“你指的是青龙寺、龙华尼寺的护院?”
“不错。”杨集点头道:“杀人偿命、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。”
听到这话,杨素立刻站出施礼:“圣人,卫王说的对,佛门子弟也是人、也是大隋子民,杀人自然要偿命,必须依法惩处,否则天下佛徒纷纷效仿。”
“臣附议!”
“臣附议!”
“……”
杨雄、苏威、薛胄、牛弘、韦冲、萧玚、李圆通、崔仲方、宇文恺等一班重臣没一个信佛,他们对于横征暴敛、藏污纳垢、法外之地一般的寺庙,异常憎恨,此时有个杀鸡儆猴的机会,都不放过。
“准奏!”
“圣人英明。”
“圣人!”杨素见结果已经出来了,连忙说道:“臣的三个方案,以及卫王的补充,都是要先稳住灾民,恳请圣人答应,紧急动用军队调太仓之粮去赈济灾民,同时张贴告示,号召王公大臣、民间富户即日施粥赈灾,以防事态扩张。”
“准奏!”杨坚看了骨瘦如柴、面黄肌瘦的杨素一眼,叹息道:“杨仆射身体欠佳,就先回府休息吧!余下之事,由六部尚书、侍郎操办便是了。”
“多谢圣人关心,然老臣放心不下啊!哪怕回府也坐卧不安。”杨素苦笑一声,拱手请命:“恳请圣人让老臣于尚书省坐镇。”
“也罢,杨仆射就在尚书省官房一边调养、一边关注此事。”杨坚看着这个苍老至斯的大隋军神,内心异常悲悯,大家坚强了一辈子,如今却都老了啊。
“谢圣人成全。”杨素抱拳行礼。
——————
注1:有学者推测早在西汉时期,我国总人口就已经超过一亿,只不过没有记录在官籍而已。杨坚从持续了几百年时间天下,清理出了五千多万名在籍人口,如果把关陇贵族、山东士族、南方士族藏匿的人口也算上,可见当时的总人口还要多得多。
而隋末乱世持续的时间不到二十年,可是李唐的人口不到隋朝的十几分之一,这其实并不是全部都死在战乱中了,而是大多数人都跑去当世家门阀的奴隶、佃户,使官方户籍锐减、使朝廷赋税一律落入了世家门阀的口袋之中。
唐玄宗时期,唐朝官方人口达到了巅峰,但也不过是隋朝的几分之一,可是均田制却维护不了了。然而农耕民族在和平时期,田地只会扩大、不会减少。均田制为何在田地比隋朝多、人口比隋朝少的开元天宝时期崩溃了?这肯定是土地兼并严重,但是再怎么兼并,也需要人去耕种才对。
从田地分配、耕种情况等等问题来看,足以说明唐玄宗时期的人口不比隋朝少多少,甚至还要多,只不过都不是国家的人罢了。
……
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很多,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查阅。
——
求订阅、月票、推荐票。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