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这样的编制,一个小旗大概10人,一个总旗大概50人,一个校所大概200人,一个营所大概800人,一个卫所大概2400人,一个镇所大概7200人,一个军所大概21000人。
这样的军事编制,可以最大程度的让明朝士兵们理解,尤其是最底层的小旗和总旗,这完全就是照搬明军的底层编制。
而再往上的校尉、营将、参将、总兵和督军这些,他们也都可以轻易理解。
督军之上,则是直接归属于中央统帅,也就是朱聿锷本人。
当然,以后如果有战事需要,还可以临时增加总督之职,暂时统领若干军所,以协调战斗。
不过朱聿锷并不打算把总督设为常职,以免养出军阀来。
※※※
朱聿锷设计的新编制,很快就在复明军中推广开来。
一切就如预料当中一样,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。
在兵丁们眼中,这和以前的编制也没有太大区别,自然用不着大惊小怪。
一切准备妥当之后,王兴和黄公辅二人也成功渡过珠江口,正式来投复明军。
黄公辅是个瘦高中年,不像王兴那般孔武有力。
大概是读过几年书的,他见到朱聿锷之后礼节十足,不似王兴那样随意。
来岭南招兵之前,朱聿锷就仔细考虑过,他大概需要在岭南募集兵员五千左右。
只要能有一定的战斗力,并不是那种乌合之众,五千人足够做很多事了。
明末时的很多军队都号称几万几十万,但实际上真正的精锐往往连一成都占不到。
尤其是那些农民军,动不动就几十万,但绝大部分都是裹挟而来的乌合之众,根本没啥战斗力。
一旦遇上真正以精锐为主的满洲八旗,经常被人家几千人就击败了。
当然,朱聿锷也并没有想过能在短时间之内就练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,他只是需要这五千人有一定的战斗力就行,不是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。
另外,朱聿锷暂时还没有自己的地盘,更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,募兵数量太多,他也根本养活不了。
五千人,也就大概是两个卫所。
朱聿锷把王兴黄公辅二人带来的两千多人挑选一番,把那些不堪使用的挑出去,安排他们为预备役,剩下的汇合原本的士兵,总共得到两千人。
这两千人被分编成两个卫所,王兴出任第一卫所参将,黄公辅出任第二卫所参将。
一个卫所的满员兵额大概是2400人,所以两个卫所暂时都处于缺员状态。
等到两个卫所都补满,也就大概有五千人了。
队伍拉扯起来了,接下来就是训练。
胡长恩继续担当训练官,以现代基础队列动作训练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性。
而朱聿锷,则需要去考虑后勤的问题。
军饷方面倒是暂时不缺,朱聿锷手里有二十万两,还足够支撑一段时间。
可军队并不是只发军饷就行的,还得有粮草,得有兵器。
复明军背靠东莞城,自然是优先考虑从东莞获取粮草。
可东莞毕竟只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县城,短时间内解决一下粮草还没问题,但想要让他们长期提供,那根本不可能。
至于兵器方面,朱聿锷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地盘,自然也没有自主制造火器的能力,所以复明军暂时还是以冷兵器为主。
可就算是冷兵器,五千人也不是个小数目。
仅靠东莞一城,能把目前这两千人装备完毕就差不多了,而且还大部分都质量不过关。
所以,想要真正解决粮草和兵器问题,还得另外想办法。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