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不言明白鱼和尚的用意,就是想在所谓的“切磋”中将大金刚神力传授给他,至于主动邀战,纯粹是托辞。
方不言并非是迂腐之人,并没有一再拒绝鱼和尚的好意。因为他确实需要这门功法来完善自己的道路。便道:“谢过大师成全。”
鱼和尚则道:“这是因缘际会,一饮一啄,皆为定数而已,正如你与贫僧相识,便有缘法,缘法一到,顺理成章。贫僧成何来全施主了,分明是贫僧心动耳,是以非贫僧成全施主,而是施主成全贫僧也。”
方不言道:“大师佛法高深,字字珠玑,在下佩服。”
他环视四周,只见此地残垣断壁,血流成河,道:“此地不适合大师这等佛门高士久留,还是另寻其他清净之地罢。”说罢,却没有立即离开,而是将几具残尸以土石掩之。叹道:“尔等虽然从贼,然身死如灯灭,前尘种种烟消云散,万望再有成人时做个好人安稳一生罢。”
鱼和尚在一旁念了一声佛号,眼中忽有悲悯之色,叹道:“此地藏垢纳污,这些姬女都是孽徒不能掳来,命运凄惨,若是暴尸此地,荒野孤魂,更添悲凉。施主能让她等入土为安,却是绝大的功果。施主佛性宽厚,贫僧佩服。”
方不言哂笑一声,道:“我一路行来,也曾杀人盈野,从未替他们收尸,却都是杀得该杀之人。而今做派,不过是因大师在我身边,故意而为而已,说什么佛性宽厚,不过是假慈悲罢了。”
若是以前的方不言决计说不出这样的话来,反而会冠冕堂皇一番,从而获取鱼和尚的好感。
如今的他行事越发洒脱,只不过这种率性而为却非肆意妄为,而是接近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。
矩便是规律,引申言之,是天道,亦可视为天地万象。
正因为看到天道,知道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,如此才能脱离琐碎的仁义道德和各种分别对立的框架,将自己的心灵解放出来。
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,这里的“七十”并不是指的岁月,而是一种积累。
从心所欲不逾矩,乃是大自由、大自在,是那种达到了既自由自觉、又自然而然的物我合一、圆融无碍的状态。在这个阶段,天道与人道已泯然为一、了无分别。当一个人不论怎么想都不会超越规矩的约束,而这种约束亦失去了强制的意义,而是完全吻合了人的主观意志。
这并不是说人已经失去自我,相反,这正是儒家在人格建构方面的最高理想——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境界。
方不言虽然不是儒生,不修儒道,但是天地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,总有借鉴之处。不然方不言也不会费力去寻大金刚神力以为资粮了。
鱼和尚道:“看来施主已经悟的真我,可喜可贺。”
方不言闻言一笑,指着天神宗道:“不知他该如何处理?”
鱼和尚轻轻叹了口气,道:“臭皮囊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留之何用?孽徒虽作恶多端,但终究曾为沙门,当以佛门之法荼灭。”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