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臣关系历来是一个国家兴亡之关键,很多人都以为见到皇帝什么三跪九叩,对皇帝磕头是一直以来的事情,可是那只是些某朝代奴性文化的代表,俯首称臣,哪有什么磕头。先秦时期,人才大量流动,甚至用朝秦暮楚来形容人才流动。见皇帝下跪那是主仆关系,而历朝历代大部分都是师友关系居多,先秦时期君臣还大多数都是亲戚关系,温情脉脉,汉代早期叔孙通尊君卑臣的环境下,搞出了尊君卑臣那一套,丞相觐见皇帝,皇帝坐着都要先起来,丞相进来后才能坐下。董仲舒新儒学之后,更是很多鼓吹君臣身份是同等尊贵等等,还很“嚣张”的把这些刻到了瓦当之上。
其实,君臣相见一直以来都是互相答拜的,皇帝待臣子都是像师父、子弟、朋友一样,连老百姓都当成儿子。甚至以为对待一些大臣的特殊礼遇还出现了“阳三老五更礼”,就是对待大臣像父亲意义,像兄弟一样,这与先秦时期是别无二致的。而王导与晋元帝就经常一起坐,像朋友一样,两个人的法帖,用的都是平辈之间的“顿首”。
而王导在东晋地位特殊,对元帝有拥立之功,对明帝有辅佐之功,而成帝更是把他推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成帝即位的时候年幼,每次看到王导就拜。这个时候,晋成帝蒸祭(冬祭)太庙,下诏把祭祀的肉送给王导,并说:“不用拜。”王导辞而不敢接受。成帝在给王导的手诏上都写上“惶恐言”,中书写的诏书上都与加上:“敬”,对此,有关的部门官员还上议:“元会日,帝应敬导否?”博士郭熙、杜援认为无有君拜臣之礼,应该废止。侍中冯怀以为天子拜三老,何况王导曾是先帝之师,建议应该敬拜。待中荀奕则认为“岁、月、日三朝之首,宜都君臣之礼,则不应拜,如若他日小会,可以尽礼。”晋成帝于是下诏采纳荀奕的艺术,逐渐成为一种定制。
当时天下大旱,王导多次上疏请求退职,回复的诏书却并没有同意。诏书上说:“圣明的君王统治天下,一举一动都和乎与天道,言行举止更不能有所偏差,才可以有人伦至义,万物和谐自然,朕肩负着祖宗基业的重任,着者王公的推举辅佐,却不能急匆仰接固圣王至遗风,使天地万物平安,造成天旱日久,万民忧愁怨胥,国家之不幸责任在我啊。您贤明通慧,精于道博于理,才志宏大深远,功盖四海,辅政三朝,国家典章还没有废亡,介绍以为您想仲山父一样辅佐的结果,你自己贬低自己的功绩,引咎自责。吧君主的过失,移给宰辅,这样只会增加我的过失。治理国家,事务繁多,不可一日不理,你应该放下谦虚谦让的的品节,而承担七治世经过的大任,门下中书快点派人去传达我的诚意。”王导辞让多次,不过最后还是继续执掌朝政。
王导平素简朴,家中都有多余的粮米,穿衣不同时就穿两套帛衣,成帝听说之后,派人送了一万匹布给他。王导体弱多病,不能参加朝会。成帝就亲自去他府中,设置酒宴,然后用舆车把他接到殿里,非常的尊敬他。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