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三十二章 印刷术成(1 / 1)江南清寒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太武城中,一个小院内,孟良固正在看着一张纸,哈哈大笑:“终于成了,尔等辛苦。”此时石闵也到到了,接过孟良固手中的的《千字文》看了又看,心道:看来跟自己想的还是不一样啊。不过石闵接着把它给了身后的冉丘,然后说道:“近段时间,尔等辛苦,每人各赏百钱,先休沐两日,这印刷术还需更进一步,待其可大用,闵另有重赏。”

石闵则让孟良固和具体管事的朱钦汇报一下,现在第一版的情况,朱钦看了看孟良固,孟良固示意他说,朱钦非常得意的说道:“这第一版《千字文》是主公所书,工匠仅制版就用两个月,主要是选用的木材不当,还有雕废了不少,我们试过之后,用君侯说的梨木、枣木雕版最好,第一版只印了不到一百次,雕版就不能用了。”石闵这个时候想了一下,问道:“费钱几许?”朱钦说到:“约六千钱。”石闵肉痛道:就一百张,我抄三天就差不多了,还耗费几个月呢,不过想想,刚开始成本难免高。”笑着说到:“雕版印刷要精益求精,但是也要节省成本,今后不是印刷这一本《千字文》,今后要印刷大量的书籍,这第一版刚开始比较艰难一些,越到后面就会越顺利,你可以扩大这里编制,今后这里会是最早的印书坊,另外这一块雕版制成之后,拓印之际若有一字损坏便全版尽废,印刷多了亦有破损而报废,可改为单字制作,就如印章一般,所有字大小一般,一字损坏即另刻一字替换,可省大量人力物力,如果工艺更复杂,可多多尝试,也是无妨,字体要应以隶楷为主,隶楷工整,相对行草而言更易制版,后期可将木制改为铜制。”

在襄国的时候,石闵就特别去看过他们,给了不少建议,之前有印章篆刻师、制墨师等一块参与研制。后面还有还找了会拓印的,这个时候碑石拓印技术已经很成熟。东汉后,石碑盛行。汉灵帝四年蔡邕建议朝廷,在太学门前树立《毛诗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》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,共20.9万字,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、宽90、厚20厘米,容字5000,碑的正反面皆刻字。历时八年,全部刻成,很多人争相抄写。这个时候,已经无人看管,有人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,自用或出售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主要是这个时候文化是考家族传承,很多人家里没有书,也没有人教,那么就会有人动这些心思。

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印刷技术更加成熟,便于推广,石闵还让人寻找精通印染技术的工匠。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,用染料印在布上,与印刷术有是异曲同工之妙,所以这些都能够在技术上有突出成就。这个时候道家也把有许多文字的木印印在纸上作护身符,并且制成图文并茂的木版,这个就是后世年画的雏形,所以石闵自然不会放过他们,派人去找,石闵虽然知道印刷术是怎么回事,也知道原理,要是让做却不一定能做出来,所以交给一群工匠去操作,给点建议,顺便还把那些理论知识通过聊天的形式传达给他们,以工匠敏锐的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,必然可以做出来,尤其是这个时候的工匠,匠心精神可以说特别浓厚。

石闵家中藏书不多,都是他父亲出征缴获的一些战利品,还有就是市井中收集的,石闵虽然也一直有新书,但是这些都是自己写,然后由冉丘他们一块抄写,才敢送出去一两本,后面他需要把这些大量传播,考人力抄也是在浪费人力,现在人了宝贵多了,可以做的事情多了,不能耗费大量识字的人去抄书,所以印刷术必须要有,哪怕多花点钱都得有,石闵跟他们说在给他们一个月,要改良好,用墨,雕版这些都要处理好,还把活字印刷术的具体给说成是想法给说出来,让他们看看能不能做出来,甚至提出可研制彩墨,在墨印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,兴许就有彩色的,用大小相同的雕版分别载上不同的墨,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的方法,不过石闵要的是一个月后要有能用的,而且石闵后面还要准备发行报纸。

注:印刷术可以说起源于先秦,印章、泥封都得到很好的发展,战国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。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(在他著的《抱朴子》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。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。后来佛教徒亦受启发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,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,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。同时期的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。刻石的发明,历史很早。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,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。秦始皇出巡,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。东汉以后,石碑盛行。汉灵帝四年蔡邕建议朝廷,在太学门前树立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》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,共20.9万字,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、宽90、厚20厘米,容字5000,碑的正反面皆刻字。历时8年,全部刻成。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。很多人争相抄写。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,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,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,自用或出售。结果使其广为流传。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。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,用软槌轻打,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,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,蘸上墨汁,在纸上轻轻拍打,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。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、可靠。于是拓印就出现了。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,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,用染料印在布上。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。这种技术先秦时期就差不多有了。纸发明后,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,只要把布改成纸,把染料改成墨,印出来的东西,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。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。印章、拓印、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,相互融合,再加上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,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。
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