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 逃学少年(1 / 2)其羽为仪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

1 逃学少年

上古时期,天地惊变,群魔具现;水患滔天,生灵涂炭。当此危难之际,大禹横空,荡妖魔,平水患,铸九鼎,定九州!自此,这一方世界就叫做――九州!我们的故事,就从这里开始……

夕阳西下,远山映射着斜晖。彩云飘飘,晚霞如火。此时虽是十月,却仍有些许夏日的余温。

青山脚下,一座木屋为绿树所掩映。小溪潺潺绕着木屋而过,给木屋增添了几分清凉。

“放学咯!”

伴随着一阵欢呼声,一群孩子挎着布包,从木屋里冲出来。留下老夫子一人在后面吹胡子瞪眼,笑骂儒子不可教也。

小学堂只有五十几人,学生们的年纪也大小不一。小的只有六七岁,大的却有十一二岁。别看这所学堂小,但它却是附近三个村子合办的。学堂唯一的夫子是由三个村公认的最博学多识、德高望重的杨继业老先生来担任的。

一条无名小河贯穿了这三个村庄,分别是位于上游的上庄,位于中游的杨家村和位于下游的李庄。杨家村恰好位于中游,便将学堂设在此地。

孩子们出了学堂,三三两两走在一起。

沿着蜿蜒的泥土小路,各自往不同方向散去。当然,路上少不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,或追逐、或打闹,给这个宁静的山村平添了许多生气。

这个年纪的孩子没有太多男女的观念,加之乡下的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、不拘小节,男男女女之间勾肩搭背、嬉戏玩耍的不在少数。

人群中分流出五个孩子。他们跨过绕着学堂的小溪,嬉笑奔跑着向东边而去。东边里许处就是杨家村。与学堂的地理位置颇为相似,杨家村也位于群山脚下。山口开向西,因此杨家村的房屋多坐东朝西。往西一直到学堂,都是平坦的田地――此时水稻已经被收割。田里只剩下一截截的水稻茬。许多枯黄的水稻茬里还发了几条新嫩的水稻苗。远望去,一片碧绿。颇有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”的韵味。

一条十丈宽的小河由南向北蜿蜒流过,将大片农田分为东西两半。

一排石墩子连接两岸,这是石墩桥。石墩子并不规则,都是就地取材。因而并不十分稳固,踩在石头上会有些微摇晃。

两个石墩子之间为一个成人一步的距离。两个年纪稍长的孩子一步当两步,蹦蹦跳跳地到了河对岸,一脸得意地望着对面;年龄稍小一点的也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走到了河对岸;留下两个六七岁的孩子还在岸边犹豫。其中一个男孩站在石墩上,看着石墩子之间的水流,听着哗哗哗的水声,腿脚伸缩了半天却始终不敢伸过去。都快把他急哭了。

“哥哥,我怕。”小男孩眼泪鼻涕都快流出来了。看得对面一阵哈哈大笑。对面三人只得大声鼓励:“小耗子别怕,都走了多少回了,怎么不见你摔下去?”语落又是一阵大笑。

“你看看小露,她比你还小,都走到你前面去了。”

男孩看着走在前面的妹妹,不觉又是一急。

被叫小耗子的孩子叫杨力,别看他名字里有个“力”字,实际上他长得黑黑瘦瘦的,胆子还特别小,碰到条毛毛虫也要蹦跳着尖叫半天。因为胆小如鼠,所以就有了小耗子的绰号。

嗯,也许应该吐槽一下,这外号取得……确实不堪。

妹妹叫杨小露,年纪虽小,长得却很清秀,是活脱脱的一个小美人胚子。出于尊重,兄弟姐妹们并没有给她取绰号――事实上他们相互之间都会取外号。

这几人都不是亲兄弟姐妹。杨家村都姓杨,彼此之间都沾亲带故,孩子们自然以兄弟姐妹相称。

当然也有年纪小但辈分比较大的,这个时候年龄大的孩子自然不愿意管年纪小的叫叔叔阿姨,这样多没面子啊。遇到这样的情况自然就是装傻充嫩了。

五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杨雄,他是一个精壮的十二岁少年。其次是长得胖乎乎的杨凡,伙伴们都叫他胖子。这个人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吃得多,然后体格稍微胖了一点,也是十二岁。今年是他们读书的最后一年了。从明年起,他们就要正式下地干农活了。

村里有规定,六到十二岁的孩子,无论男女都必须上学。十二岁后,男的白天要下地干农活,晚上则必须参加村里的武训。

第三个孩子叫杨阳,相貌平平,性格比较沉默,不怎么爱说话。今年十岁了。

杨小露身高不算高,毕竟只是个六岁的孩子,虽然没有勇气踩着石墩子一口气跑过十丈宽的小河,倒也有自己的方法。
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