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有一人,姓张,名柬之,字孟将,襄州襄阳人。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。689年以贤良征试,擢为监察御史。后出任合州、蜀州刺史、荆州长史等职。
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,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。不数日,狄仁杰再荐之,称其“可为宰相,非司马也。“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,又得姚崇推荐,于是升任宰相。
神龙元年正月,武则天患病得神都宫中,竟一时无法临朝听政。虽已召回李显立为太子,但手中职权仍不愿下放,令麟台监张易之与春官侍郎张昌宗居宫中执政,张柬之见此心知时机已到。
当初,这张柬之接替荆州都督府长史乡人杨元琰之职,二人一同泛舟于长江之中,当小船漂到江心之时,二人论起了武则天以周代唐之事,杨元琰慷慨激昂,有救助大唐志向。
张柬之入朝作任宰相,便推荐这杨元琰担任右羽林将军,宫廷禁军,本为天子护身之用。这日,张柬之令家奴前去相请来府中相叙。
杨元琰闻听宰相大人相邀,急忙赶来,进的正屋,行礼落座后问道:“今日大人突然招元琰前来,不知为了何事?”
张柬之言道:“将军可记昔日泛舟时言语?”
杨元琰答道:“不忘大人推荐之意,元琰岂能相忘心中之志。”
张柬之再道:“今日二张朝中霸政,太子已归,岂能容他等再去嚣张。”
此时有家奴来报,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、中台右丞敬晖、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前来求见。杨元琰见此急忙起身准备离去,张柬之令其暂避侧屋等候。
中台右丞敬晖、司刑少卿桓彦范与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三人,心中早有谋划杀掉张易之与张昌宗之意。但心中担心禁军之事,今日也是寻得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,前来探听张柬之心意。
入座后张柬之问李多祚道:“将军今日有此荣华富贵,可知是谁给予?”
李多祚顿时泪流满面,起身道:“多祚岂能忘本,无高宗先帝赏赐,何有今日之富?可伶先帝早去,今日无报恩之处。”
张柬之见这李多祚也是忠义之士,便言道:“将军可谓性情中人,今先帝之子受张易之与张昌宗这二贼子威胁,难道将军不想报答先帝恩德!”
李多祚厉声言道:“只要能报先帝知遇之恩,多祚一切都听大人安排,不敢顾及自身以及妻儿安危。”
张柬之闻听大喜,急忙令杨元琰出来相见,众人见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在此,心中皆慌,张柬之急忙将他之事告诉众人,李多祚等人见有右羽林将军杨元琰相助,心中自是高兴。
于是众人指天发誓,并且一同定下了铲除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计谋。
不久,有姚崇从灵武回朝,见张柬之与桓彦范言道:“此事大谋已定,定可诛杀二张。”
张柬之听的此言忙问何计可行?姚崇笑答:“此事已禀告太子殿下,太子殿下未曾言语,实为默许,若举事之日,太子在场,师出有名,禁军官兵,不敢冒犯太子殿下,故知此计可行。”
于是张柬之再次召众人商议,众人选一合适之日,准备兵变,迎太子李显登基天下,而此时武则天尚且不知宫中已有叛乱之势。
癸卯二十二日之时,张柬之、崔玄暐、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,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,派李多祚、李湛及内直郎、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太子李显,李显心中此时怀疑,不敢出来。
王同皎上前言道:“时有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,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,皇天后土、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,已有二十三年之久。现上天诱导人心。北门羽林诸将与南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,立志诛灭凶恶小人,恢复李氏江山社稷,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前去,以满足众志士期望。”
李显担心道:“凶恶小人的确应该翦除,但近日天子圣体欠安,若是前去惊动圣驾,这个如何是好?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。”
闻听太子优柔寡断,李谌厉声言道:“殿下!今日诸位将帅宰相为国而不顾身家性命,殿下若不前去,非要让他等面临鼎镬酷刑?”
听的众人肺腑之言,李显确定他等起事,乃是真心,这才出来,一同前往玄武门而去。
这正是:天地都有偏心人,只是未到报恩时?欲知张柬之等人如何叛乱?且看下回分解。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