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03章不计代价的猛攻(1 / 2)葡萄无牙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夕阳如血

这一天空前惨烈的战斗,将八打雁海湾笼罩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氛围中,上演着钢铁与生命的奏鸣曲,生命的花朵纷纷凋落。

在环绕八打雁海湾的长长防线上,其他处都归于安静,只有小渔村附近的碉堡防线,正在承受一轮又一轮更加猛烈的攻击。

炮声隆隆,枪声阵阵。

进攻的鼓乐伴随着士兵的冲杀声音,持续至今依然不曾停歇,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
战线后方的指挥所里

楚王郑国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,他的身前站着高大壮实的禁卫团长郑山和其他几名军官,严密的组成了人墙,将国王阻挡在后方。

黄昏时分的光线尚可,楚王郑国辉清晰的观察到英法联军最新一次的进攻,再次攻陷了煤堆杀了过来,对防守士兵造成不小的伤亡。

作为进攻一方,英法联军的伤亡更大。

看着那些在密集弹雨中被一茬又一茬射翻在地的英法联军士兵,楚王郑国辉心中油然升起些许快意,同时又暗自警惕。

英法联军并不像传说中那样软蛋怂包,就包括英印殖民地的包头阿三士兵,在冲锋中亦不乏勇气,硬顶着巨大伤亡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。

那些法国白人士兵更加硬核,一波四五百人的士兵进攻,伤亡过半依然能打出整齐的排枪互射,说明军队训练过硬,不愧为世界顶尖陆军。

防守的第一师见招拆招,潘天寿少将有序的从防线上抽调兵力,采用轮战的办法堵小渔村这个缺口。

从中午到现在,已经换了两个团了。

换下去的步兵团立刻整补,满血复活后,排在序列的后方充作预备队,准备继续轮战。

这样做的好处就是

始终保持防线的韧性极强,战斗力和防御水平丝毫也不会减弱,任凭敌人狂攻如潮,我自怡然不动。

英法联军集中力量狂攻这一点,第一师就抽调各团轮流协防,伤亡超过千余人就撤换下去整补,如此反复。

到了傍晚7点多,暮霭笼罩四野。

狂攻不息的英法联军终于消停了些,打出白旗,请求清理战场。

彼时的战场横七竖八的尸骸遍地,基本上都是进攻的英法联军士兵,数量多达四千余人,在有些地方都交叠了四五层。

煤渣堆也被扒开了40多米长的一個缺口,缺口处的尸体更是层层叠叠,垒的如同码垛一般,大片黑红的鲜血四处流淌,腥臭味儿扑鼻而来。

楚国军队同样要求先收缴武器,这些武器都是战利品。否则不同意清理战场,这样的要求不可更改。

无奈之下,英法联军一方同意了楚国守军的苛刻条件。

于是双方都派出打着白旗的人员,在尸骸遍地的战场,各自清理,楚国一方主要收缴武器装备,还有法国士兵尸体脚上穿的翻毛皮靴。

相比英法士兵的豪华装备,楚国士兵的装备就简陋的多了。

尤其是鞋子,每一季发一双布鞋。平常行军训练只能穿草鞋了。所以楚国士兵个个都会打草鞋,只有军官才穿得起皮靴。

看着楚国士兵们兴高采烈的剥下尸体上的皮靴,而且把法国士兵口袋翻找一空,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挂着七八支步枪离开。

清理战场的包头阿三们忍不住嘟噜着,两人一组,将尸体抬上畜力车,装满了以后运往早已挖好的深坑,焚烧掩埋。

这是热带地区交战的通行规则,不需多说。

楚军方面伤亡的官兵也达到2200余人,由于是防守一方,受伤的官兵很快就能得到及时救治,立马就撤了下去。

所以,阵亡士兵约772人,受伤士兵1529人,其中大部分受伤士兵都能痊愈。

在这场与世界列强军队正面的对话中,经受严格训练的楚军官兵表现的张弛有度,应对得法,这都是楚王郑国辉尤为满意的地方。

在煤渣堆后方80米建立的矮墙防线,效果出离的好。

楚军官兵伤亡率远低于对方,这一堵简简单单的矮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,遮挡了英法联军士兵射来的大部分致命子弹,真可谓意外之喜。

这样好的战法,源自于马来亚远征军在土城争夺战中的成功经验,现已成为土城墙防御线后,必备的辅助防御设施。

在小渔村防线攻防战中,再次大显身手。

战事稍歇之际

亲临碉堡第一线指挥战斗的潘天寿少将带着几名部下匆匆赶了回来,满脸都是硝烟之色。

他进门后,立刻立正,举手敬礼禀报说道;“启奏陛下,微臣潘天寿向您报道。”

“免礼,喝口水再说话吧。”

“谢陛下恩赏。”

潘天寿双手接过茶杯,端起来咕噜咕噜一口饮尽,显得饥渴急了。

楚王郑国辉笑着对身边的禁卫军官说道;“来人,给潘将军换大些的杯子。在本王这里,茶水要管够了用。对了……给厨下去吩咐一下,赶紧去烧一些热汤,给参战的官兵们送去。”

“遵命,陛下。”年轻的军官敬了个军礼后,立刻去执行命令了。

楚王郑国辉已经习惯了随手施恩,这些战斗空暇之际送上去的热汤,热水,就着干饼可以让官兵们饱食一顿,有力气和英法联军这些鬼佬干到底。

怎么看,也比饿着肚子强的多。

虽然仅仅是一顿汤饭,可在参战官兵的眼中可并非如此,那是国王陛下送来的恩典,说明国王陛下时刻在惦记着这些军伍的汉子。

军心士气,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凝聚起来。
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