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茉儿也是好学之人,不然也不会在陪嫁到盛京后的短时间内就学会了满文。而且学识应该也很好,以至于后来担任了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圣祖的启蒙老师。
赖其训迪,手教国书。
如今听五岁的小方喀拉跟自己说要读书,苏茉儿先是感到惊喜,随后又觉得皇九子确实到了该开蒙的时候了。“有的,我那里有好几本书。您等一会,我现在就去拿过来。”
很快苏茉儿拿回来了一本满文版的《三字经》,这本书怎么说呢,通俗易懂,朗朗上口,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挺高,是非常优秀的开蒙读物。
幼童的语言学习能力非常快,基本上是周边的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。当前的小方喀拉处于会说满文,但只认识几个常见字的状态。
跟着苏茉儿学习了两天的三字经,小方喀拉已经完全完全读透了这本启蒙书。不说倒背如流,却也能脱口而出几句“窦燕山,有义方,教五子,名俱扬”。
用别人的话来说,就是方喀拉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苏茉儿异焉,取藏书与之,即诵书数句。
“阿姐,我听闻一千年前汉人有个皇帝叫唐太宗,他曾说过: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
“三字经启蒙尚可,却不是我想读的书,你去问问我额娘,看她那里有没有史书?”
大玉儿那里肯定不存在有史书的,方喀拉这么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不争皇位归不争,多少得给皇太极留点好印象。
而苏茉儿被小方喀拉说晕了,什么唐太宗,什么镜子,你这孩子在说些嘛啊?“您方才说什么,我有些没听懂,是要照镜子吗?”
方喀拉只能耐心给苏茉儿解释了一番自己刚才说的话,表示自己不是要照镜子,而是要读史书。
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,很多事情都曾经发生过多次。比如汉文帝和海昏侯,都是外王入京为帝,都面临朝中有权臣的局面,文帝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,后者你猜他为什么叫海昏侯?
很快,大玉儿就将自己儿子想读史书的事告诉给了皇太极。
自宸妃海兰珠逝世后,最受皇太极宠幸的后妃应该是贵妃娜木钟。不过庄妃大玉儿的地位也不低,在后宫里排第四,再加上上面还有个当皇后的姑姑哲哲照应,大玉儿想见皇太极还是很简单的。
皇太极听了以后,没有立即答应,只是让大玉儿等着。然后命亲信内侍去查皇九子方喀拉最近和什么人接触过,重点是有没有接触过汉臣。
内侍很快就回来了,调查到的结果也出乎皇太极的预料,方喀拉从未与汉臣接触过。“难道真有所谓的天命神授?”
确定了方喀拉没有接触过汉臣以后,皇太极在私下里接见了他最为倚重的汉臣,内秘书院大学士,二等甲喇章京范文程。
“宪斗先生,最近朕听到一句话,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……不知先生是否知晓?”
不提范文程的人品,只论学识,估计是皇太极治下汉臣里最好的。
“回陛下,此话为唐代太宗皇帝李世民在评价郑文贞公魏徵时所说。当时魏徵病逝,唐太宗说出了这番话,还说有此三镜,可防己过,今魏徵殂逝,遂亡一镜矣!”
“原来是这样,看来这位太宗皇帝应该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好皇帝,也不知满朝上下,朕可以以谁为镜。”
这个送命题,范文程哪里敢回答,“圣明无过陛下,臣乃愚鲁之人,怕是当不得陛下之明镜。”
“先生之才冠绝全朝,何必如此自谦?满朝之中,恐怕也只有先生能解答朕之前的疑惑。”
“不过是读了些于科举无用的闲书,怎当得起陛下如此盛赞。且除臣以外,还有一人能解答陛下的疑问,据臣所知,他亦曾治史。”
“先生说的是洪彦演吧?他虽有才,却不肯为朕所用,哪里比得上先生。”
或许是洪承畴在被俘后,表现得对大明太过忠诚,以至于如今他就算有效忠之意,皇太极也不敢重用。
“来人,传朕旨意,赐宪斗先生东珠十颗。”
从范文程这里得到答案后,皇太极又在帐中接见了堂弟济尔哈朗。济尔哈朗的父亲和努尔哈赤是同胞兄弟,其自小就生活在宫中,由努尔哈赤亲自抚养。所以济尔哈朗与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关系都很好,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。
如果说范文程是汉臣里最受皇太极信任的人,那么济尔哈朗就是所有大臣里最受皇太极信任的那个。
面对这样的亲信和亲戚,皇太极没有啰嗦,直入主题。“阿弟,你对汉人怎么看?”
济尔哈朗沉思片刻,“汉人数量百倍于满人,陛下欲入关全取中原,非借助于汉人力量不可。”
皇太极也是这么做的,登基以后积极推动汉化,抬高汉人地位,努力消弭汉满矛盾,只不过阻力重重。
“那你觉得我死以后,谁可继任为帝呢?”
“陛下正值春秋鼎盛,何必急于立嗣。再说这是陛下的家事,不应该询问于外臣。”
“你是我最信任的兄弟,也是我的家人,问你也是情理之中。至于你说的春秋鼎盛,有些言过其实了。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,过了五十大寿以后,是一天不如一天,这不又病了好几天吗。”
“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撑到下一次过寿!”
“阿弟,这里也没有外人,你就老老实实的跟我说,我众多子嗣里,你最倾向于谁继位?”
或许是皇太极说的情真意切,济尔哈朗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在宫里被皇太极照顾的日子。那时候他的父兄被伯父诛杀,而他本人也寄养在宫里。若不是年长他七岁的皇太极对他照顾有佳,恐怕也不会有他今天的和硕郑亲王之位。
“国赖长君。”
四个字,济尔哈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“豪格勇则勇也,胸中却没什么韬略,可以为将为王,却不可为帝。”终其一生,皇太极也没有立豪格为嗣的意图。
接着皇太极又对济尔哈朗说起了三镜之事,“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这话说得好啊!”
“阿弟,你可知这句话是我从哪里听来的?”
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.adouyinxs.com 。请牢记。